隱匿性腎炎(脾腎氣虛血瘀)
發佈時間:2014-07-19
初診:2010年01月13日
姓名:薛某某 性別:男 年齡:34岁 地址:大學城華南師範大學
主訴:疲倦後腰酸1年。
現病史:1年前出現疲倦後腰酸,查尿常規:白細胞-,蛋白-,紅細胞+。雙腎B超正常,腎功能正常,血尿酸:475umol/L,總蛋白81.9g/L,AST/ALT:0.8。
現症見:自覺疲倦後腰酸,小便通暢,無尿頻尿急,無頭暈頭痛,咽乾不適有痰,無胸悶咳嗽,納可,大便正常。舌暗紅,苔薄黃,脈沉。
西醫診斷:尿血查因
高尿酸血癥
慢性咽炎
內痔
脂肪肝
西藥處方:
金水寶膠囊[0.33g*63] 3粒/tid/14天/po 2瓶
固腎口服液[10ml*10支] 1支/tid/14天/po 5盒
中藥處方:
羊藿葉(仙靈脾、淫羊藿)15g 杞子(枸杞子)20g 吐絲子20g
女貞子15g 杜仲(鹽杜仲)25g 茜根15g
淮山(山藥)15g 丹蔘20g 七葉一枝花(蚤休/重樓15g
蒲公英20g 霍香(廣霍香)15g 甘草5g
炙麻黃3g 大小薊25g 白茅根25g
煎服,共7剂
羊藿葉(仙靈脾、淫羊藿)15g 杞子(枸杞子)20g 吐絲子20g
女貞子15g 杜仲(鹽杜仲)25g 茜根15g
淮山(山藥)15g 丹蔘20g 七葉一枝花(蚤休/重樓15g
蒲公英20g 霍香(廣霍香)15g 甘草5g
炙麻黃3g 大小薊25g 白茅根25g
煎服,共7剂
複診情況
二診 2010年02月03日
現症見:服藥疲倦稍減輕,盜汗次數減少,偶有夜間腰背部汗出,小便通暢,無尿頻尿急,無頭暈頭痛,咽乾不適有痰,無胸悶咳嗽,納可,大便正常。舌暗紅苔薄黃脈沉。
中藥處方:
羊藿葉(仙靈脾、淫羊藿)15g 杞子(枸杞子)20g 吐絲子20g
女貞子15g 杜仲(鹽杜仲)25g 茜根15g
淮山(山藥)15g 丹蔘20g 七葉一枝花(蚤休/重樓15g
蒲公英20g 霍香(廣霍香)15g 甘草5g
炙麻黃3g 大小薊25g 白茅根25g
煎服,共11剂
胖大海(大海子/安南子)50g
三診 2010年02月24日
現症見:服藥後症狀改善,疲倦稍減輕,盜汗次數減少,偶有夜間腰背部汗出,小便通暢,無尿頻尿急,無頭暈頭痛,咽乾不適有痰,無胸悶咳嗽,納可,大便正常。舌淡紅苔薄黃,脈沉。
中藥處方:
羊藿葉(仙靈脾、淫羊藿)15g 杞子(枸杞子)20g 吐絲子20g
女貞子15g 杜仲(鹽杜仲)25g 茜根15g
淮山(山藥)15g 丹蔘20g 七葉一枝花(蚤休/重樓15g
蒲公英20g 霍香(廣霍香)15g 甘草5g
炙麻黃3g 大小薊25g 白茅根25g
四診 2010年08月04日
現症:易疲勞,盜汗,尿頻,無頭暈頭痛,咽乾不適有少量白粘痰,無胸悶咳嗽,納可,大便正常。舌暗紅苔薄黃脈沉。
中藥處方:
淫羊藿(仙靈脾、羊藿葉)15g 女貞子15g 山藥(淮山)15g
蒲公英20g 黃芪(北芪)30g 枸杞子(杞子)20g
杜仲(鹽杜仲)25g 丹蔘20g 藿香(廣藿香)15g
小薊25g 菟絲子20g 茜草(茜根)15g
重樓(七葉一枝花/蚤休15g 甘草5g 白茅根25g
【經驗分享】
黃老認爲中醫藥治療慢性腎炎血尿需關注的問題: 由於腎性血尿往往病程較長,反覆加重,中醫辨證多虛實夾雜,以脾腎虧虛爲本,溼熱蘊結下焦,熱傷腎絡或瘀血阻於腎絡爲標。治療上常需扶正祛邪兼顧,臨證時應根據
證之不同分清虛實主次。以虛爲主時,治當扶正兼以祛邪;以實爲主時,法以祛邪兼以扶正,達到正充邪退的目的。同時因久病人絡, 腎性血尿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存在, 故在血尿的治療過程中, 不能妄投收澀止血或過用寒涼止血之品,以免滯邪留瘀,使病情更加遷延難愈。應在止血的同時配伍活血化瘀藥, 如三七、蒲黃、鬱金、牡丹皮等,祛散瘀血,提高止血的療效。總之,腎性血尿中醫主要病理因素爲熱、虛、瘀; 臨牀常見證候類型有外感風熱、下焦溼熱、心火內盛、腎虛火旺、脾不統血、腎氣不固、瘀血內阻等,多種證型之間可相互並見。在強調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採用中醫疏風清熱、 清熱利溼、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滋補肝腎、滋陰益氣等法配以涼血止血法,往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積極開展多家單位參與的系統的、前瞻性研究,進一步發揮中醫藥治療腎性血尿的優勢, 規範腎性血尿的中醫藥治療, 是現階段乃至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