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腎病綜合徵(脾腎氣虛,水溼瘀阻)
發佈時間:2014-07-23
陆某某(住院病案号),男,26岁,住址:廣東省汕頭市潮陽關鎮下底村,職工
主诉:反复双下肢浮肿6年余,肌酐升高3年
現病史:患者於6年前體檢時發現雙下肢浮腫,經相關檢查在當地醫院診斷爲原發腎病綜合徵(未行腎穿),2007年10月開始服用強的鬆60mg qd,維持用量2年後,每月減1粒,減量至50mg qd並維持至2012年1月,自覺效果不佳,予以停用並改用美卓樂32mg qd口服。自述尿蛋白至今未轉陰。2010年查腎功提示肌酐升高,最高可達302umol/L。2007年發現血壓升高,最高至160/100mmHg,近日自覺症狀加重,遂於
症見:乏力,腰痠,納差,便溏,腹痛腹脹,無頭暈頭痛,無胸悶胸痛,無心悸氣促,無腹痛腹脹,無關節疼痛,雙下肢輕度浮腫,眠一般,夜尿較多,大便可。舌暗紅,苔薄白,脈弦數。
既往史:高血壓病病史,最高至160/100mmHg,現血壓控制可。自述有白內障病史。
查體:一般狀況:T: 36.4℃ P: 100次/分 R: 19次/分 BP: 110/72mmHg
雙側輸尿管行徑無壓痛,雙側肋脊點、肋腰點無壓痛,雙腎區無叩擊痛,雙下肢輕度浮腫。
辅助检查:
2012.11.02外院B超示:雙腎、前列腺、膀胱超聲檢查未見明顯異常。雙側輸尿管無擴張。
诊断:
初步中醫診斷:1.慢性腎衰 (脾腎氣虛,水溼瘀阻)
2.水肿(病) (脾肾气虚,水湿瘀阻)
初步西医诊断:1.慢性肾脏病4期
2.肾病综合征
3.高血压病
黃教授辨病辯證:患者青年男性,以“反覆雙下肢浮腫6年餘,肌酐升高3年 ”入院。四診合參,當屬祖國醫學“慢性腎衰”範疇,證型爲“脾腎氣虛,水溼瘀阻”。精神一般,乏力爲氣虛之象;舌暗,脈弦爲瘀血內阻之象。治法當以健脾益腎,利水祛溼,活血化瘀爲法。方藥如下:
黃芪(北芪)50g 女貞子(鹽女貞)15g 杜仲(鹽杜仲)25g
茯苓皮50g 菟絲子(鹽菟絲)20g 淫羊藿(仙靈脾)25g
芡實(茨實)30g 炒薏苡仁(炒苡)50g 三七片(田七片)10g
合歡花(廣東合)20g 海螵蛸(魚古)15g 法半夏15g
藿香(廣藿香)15g 麥芽30g 炙甘草5g
【理法方藥】
方用仙芪補腎湯。方中黃芪健脾益氣,女貞子、杜仲、菟絲子、淫羊藿補腎填精,芡實固腎攝精,炒苡仁、茯苓皮利水消腫,三七活血,海螵蛸、法半夏、藿香理氣化溼和胃,合歡花、麥芽解鬱安神。
【經驗介紹】
慢性腎衰第四期,核心病機爲腎失氣化、脾失健運,水溼瘀血內蘊,需要溫腎化氣,健脾利水袪溼活血爲法。方用仙芪補腎湯,配合大黃泄濁,藿香、法半夏化濁,茯苓皮、炒苡仁淡滲利溼,丹蔘活血,辨證施治,可取得滿意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