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肝脾-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醫案
發佈時間:2014-12-17
姓名:莫X 性別:女 年齡:35歲初診日期:2006年7月5日
主訴:上腹脹滿伴疲倦納差一月餘
病史:患者有乙肝病史多年,近一月來自覺上腹脹滿不適,伴疲倦乏力,易感冒,胃納欠佳,尿黃,口稍幹,大便稀爛,多夢易醒。抽血檢查發現肝功能異常,乙肝病毒複製增加,肝纖四項異常,逐到醫院救治。
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輕度貧血貌,鞏膜輕度黃染,心肺正常,腹軟,右上腹輕釦痛,全身無皮疹和出血點,無浮腫。舌淡胖苔膩微黃,脈細滑。ALT124u∕L,AST82u∕L,HBV-DNA1.7×107,A∕G1.21,總膽汁酸18umol∕L,HB102g∕L,Ⅳ型膠原251.6,透明質酸559.6
中醫診斷(病名及證型):脅痛(肝脾不調)黃疸(肝膽溼熱,溼重於熱)
西醫診斷: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
處方:白朮15、蒼朮15、豬苓15、澤瀉15、生薏仁30、綿茵陳30、雞骨草30、溪黃草30、扣仁5(打碎)、山梔子10、布渣葉15
水煎服,每日一劑,另服用中成藥蹩甲軟煎膠囊。
二診2006年月7日25日
症狀:服藥20劑,腹脹、疲倦、尿黃減輕,大便成形,但覺睡眠差,口腔潰瘍。眼屎多,口乾。舌偏紅苔薄黃,脈細滑。
證型:脅痛(肝腎陰虛、虛火上炎)
處方:生地30、淮山15、山萸肉15、丹皮10、澤瀉10、茯苓10、黃柏15、知母15、菊花15、木賊10、谷精草10
水煎服,每日一劑,口服中成藥蹩甲軟煎膠囊。
三診2006年8月9日
症狀:腹脹、疲倦、尿黃繼減,眼屎多減輕,仍口腔潰瘍,月經提前而至,量少色深紅,口乾,睡眠差,多夢易醒。舌淡嫩苔薄黃,脈細滑。
證型:脅痛(陰血不足)
處方:熟地15、生地30、川芎10、白芍15、當歸10、熟棗仁15、麥冬15、川木瓜10、柏子仁15、珍珠草30、雞骨草30、白背葉根30
水煎服,每日一劑,口服中成藥蹩甲軟煎膠囊。
四診2006年9月13日
症狀:服前藥月經量增多,五天干淨,精神好轉,睡眠改善,但仍容易煩躁,
口腔潰瘍,舌談嫩苔薄,脈細弱。複查肝功能及肝纖四項已明顯下降,但尚未正常,ALT84u∕L,AST63u∕L,Ⅳ型膠原135ug∕nl,透明質酸292.3ug∕nl。
證型:脅痛(陰虛肝鬱)
處方:金鈴子15、北沙蔘15、麥冬15、枸杞子10、當歸10、生地30、黃柏15、知母15、旱蓮草15、女貞子15、丹皮10、谷芽30、麥芽30
水煎服,每日一劑,口服中成藥蹩甲軟煎膠囊。
五診2006年10月18日
症狀:服前藥口腔潰瘍明顯緩解,睡眠改善,精神好轉,體力增加,胃納佳,近三個月未患感冒,無腹脹腹痛,二便調暢。舌淡嫩紅苔薄,脈細弦。複查肝功能及肝纖四項全部正常。
證型:脅痛(陰虛肝鬱)
處方:熟地15、川芎10、當歸10、白芍15、木瓜15、麥冬15、熟棗仁15、女貞子15、旱蓮草15、知母15、黃柏15
水煎服,每日一劑,口服中成藥蹩甲軟煎膠囊。
按語:慢性乙型肝炎並肝纖維化是肝硬化的前驅期,若不及時得到控制,逆轉其纖維化,任其發展至肝硬化則難以逆轉病情,故慢性期和纖維化期是乙肝治療的重要轉折點。但往往西藥沒特效藥,且副作用大,而中藥治療具有明顯的優勢。在乙肝的炎症期應以清熱解毒爲主,即西醫的抗病毒治療,但往往單純的清熱解毒不能奏效,因大多患者患病已久,病程較長,且多反覆用藥,脾胃氣血已傷,故在此時多有脾胃氣虛或陰血不足,餘老在治療此類病人極注重病人的正氣,不過用苦寒清熱或鹹寒破血之品,初診時既有腹脹、疲倦、納呆脾胃氣虛之證,又有口乾、尿黃、苔黃膩肝膽溼熱之象,故以五苓散健脾利溼,綿茵陳、雞骨草、溪黃草、山梔子清肝膽溼熱。清熱解毒藥不宜久用,苦寒易傷陰,故二診出現陰虛火旺表現,改用知柏地黃丸加味治療。三診虛火已除,但陰血未復,選用四物湯加味補益陰血。肝血已養,遺留肝陰不足,最後用一貫煎滋養肝陰而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