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臨牀醫學院
七年制學生研究生導師配備及跟師學習管理辦法
根據國家教育部及廣州中醫藥大學有關七年制學生培養的文件精神,七年制中醫學專業(中西醫結合方向)的總體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從事中西醫結合臨牀醫療以及科研、教學工作,德、智、體全面發展,達到碩士水平的臨牀高層次複合型中西醫結合應用人才。爲了達到預期培養目標,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導師配備以及跟師學習的管理,特制定本管理辦法。
一、七年制學生研究生導師的配備辦法
(一)導師條件
1、獲得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導師或博士導師資格,年齡不超過57週歲。
2、所在單位爲第二臨牀醫學院或由我院負責聯繫的非直屬附屬醫院。
3、所屬學科爲中醫學或中西醫結合臨牀專業。
4、能堅持在教學、醫療、科研第一線。
(二)導師職責
1、指導學生進行臨牀學習、提高臨牀技能,要求達到臨牀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水平。
2、指導學生完成學位論文課題研究,撰寫碩士學位論文並完成學位論文答辯。
3、每週至少安排1次與學生見面,瞭解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狀況,針對存在的問題給予關心和幫助。
(三)導師配備程序
1、每年7月份,教學辦根據當年需要配備研究生導師的學生數以及各教研室的導師數,按比例分配招生名額。
2、每年7月份,各教研室根據招生名額,確定當年招收七年制學生的導師名單及招生名額數報教學辦。
3、每年8月份,由教學辦彙總導師的招生計劃並向七年制學生公佈。
4、每年10月份,七年制學生根據招生計劃填報一、二、三志願。
5、每年11月份,各教研室組織導師進行面試和錄取工作,錄取的前後順序爲:各導師在第一志願的學生中通過面試確定錄取意向,第一志願未被錄取的學生,則按第二志願再面試,依次類推,若三個志願均未被錄取,則由教學辦根據學生志願調配。
6、教學辦將導師配備結果上報院辦公會議審議後上報學校有關部門備案、發文。
7、若七年制學生選擇非直屬附屬醫院的導師,必須由學生在7月份前提出書面申請,由非直屬附屬醫院導師及管理部門確認,報學院教學辦審覈同意。
二、七年制學生研究生培養階段學習和管理辦法
(一)培養類型
臨牀醫學專業。
(二)培養目標
1、系統掌握所屬二級學科堅實的理論知識、臨牀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臨牀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處理本學科(指二級學科,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和中醫骨傷科學分別不少於3個三級學科,其他二級學科至少應包括相應的門診、病房和急診)領域內的常見病。
2、具備一定的從事臨牀科研的能力。
3、能比較熟練地運用一門外國語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並能用外文撰寫論文摘要。
(三)學位論文要求進度表
時間 |
工作要求 |
第12學期(3月至8月) |
5月前撰寫文獻綜述及開題報告 |
6月前通過開題並制定論文工作計劃 | |
第13學期(9月至來年2月) |
完成課題 |
第14學期(3月至6月) |
3月參加畢業臨牀能力考覈 |
4月10日前完成學位論文 | |
4月25日前論文審覈、打印 | |
5月15日前辦理學位申請 | |
5-6月參加學位論文答辯 |
(四) 臨牀輪訓要求:
以導師所在專科培養爲主,期間有3個月由學院統一安排到綜合性醫院進行急診(或ICU)和所屬專科方向有關的科室輪訓,其餘時間導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研究方向安排輪訓和完成論文寫作。
(五) 臨牀能力考覈
1、應達到國家教育部高教司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1999年4月頒佈的《七年制中醫學專業臨牀能力考覈標準》要求。
2、中醫內科、中醫外科分別按不少於三個三級學科的內容進行考覈,中醫婦科、兒科、骨科、五官科、鍼灸推拿等專業按二級學科的內容進行考覈。
(六)論文標準
1、學位論文可以是病歷分析報告或文獻綜述,字數不得少於8000字。
2、學位論文應緊密結合臨牀實際,以總結臨牀實踐經驗爲主。
3、學位論文應表明七年制學生已掌握臨牀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七)組織管理
七年制學生的培養過程必須充分發揮教研室、導師組以及有關輪訓科室的工作積極性,由教學管理部門進行監控、評估和考覈。
1、導師組:應在培養七年制學生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以主導師爲核心,組建師資結構合理的導師組,按七年制培養要求進行培養。在培養過程中採取主導師負責的分工合作制,由導師組成員負責門診、病房、科研素質等環節的培養。
2、教研室:各教研室負責本教研室七年制學生的協調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本二級學科的七年制學生的總體培養方案,協調七年制學生的臨牀輪訓、組織各類考覈、佈置落實選題開題、論文答辯及畢業時的綜合評定等有關事項。
3、有關輪訓科室:各有關輪訓科室根據本科室特點制定七年制學生在本科室輪訓過程應達到的臨牀工作水平和質量要求,按規範訓練七年制學生的臨牀思維和診療技能,嚴格出科考覈。
4、教學管理部門:教學辦是七年制學生培養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實施七年制培養各環節的質量監控,定期檢查各項培養措施的落實情況,並對各導師組、教研室、輪訓科室在七年制培養過程的職責完成情況進行監督和評估。
第二臨牀醫學院
2006年11月
廣州中醫大學網絡有限公司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ICP備20003529號 粵公網安備 44010402000415號
Copyright © 2011 廣東省中醫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anhu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違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建議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瀏覽器 您是第 位訪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