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成果名稱 |
成果級別 |
獲獎人員 |
獲獎時間 |
文號 |
1 |
試行學分制,促進教學改革 |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
禤國維、伍世強、曹榮英、鄭永臻、 李潔藏 |
1995年 |
中醫教(95) 023号 |
2 |
《中醫婦科學》電化教育試驗課程 |
廣東省高等教育廳優秀電化教育試驗課程一等獎 |
司徒儀、王小云、黃健玲、郭錫全、 張永興 |
1996年 |
獎狀 |
3 |
《中期妊娠引產》電視教材 |
衛生部科技教育司電視教材二等獎 |
黃健玲、郭錫全、司徒儀、陸露、李惠茹、林輝寧 |
1997年 |
衛科教綜發 (97)105号 |
4 |
建立示範教學查房規範 |
廣東省中醫院1998年度管理成效三等獎 |
教學辦 |
1999年 2月 |
獎狀 |
5 |
臨牀診療技術操作規範 |
廣東省中醫院99年度管理成效三等獎 |
教學辦、醫教科 |
2001年 1月 |
獎狀 |
6 |
臨牀診療技術操作規範 |
廣州中醫藥大學2000年度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
羅雲堅、陳達燦、劉 豐、鄭永臻、伍世強 |
2000年 |
中醫教(2000) 034號獎狀 |
7 |
異位妊娠(CAI課件) |
中國優秀中醫藥網絡課程與多媒體CAI課件評比二等獎(中國電教協會、中醫藥教育技術專業委員會暨全國中醫藥教育委員會) |
司徒儀 |
2001 |
獎狀 |
8 |
異位妊娠(CAI課件) |
廣東省高校計算機多媒體優秀教學軟件二等獎(廣東省教育廳) |
司徒儀 |
2002 |
獎狀 |
9 |
骨折概論 |
中國電教協會中醫藥教育技術專業委員會、全國中醫藥教育技術研究會優秀中醫藥網絡課程與多媒體CAI課件評比三等獎 |
劉金文 |
2001 |
獎狀 |
10 |
“骨折整復基本手法” |
廣東省高校視聽教材三等獎。 |
樑志強 |
2003 |
獎狀 |
11 |
《夾板固定》電視教材 |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醫藥專業委員會,全國中醫藥教育技術協會第三屆學術年會》評爲優秀電視教材二等獎;“優秀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及CAI課件”一等獎。 |
許少健 |
2003 |
獎狀 |
12 |
推動教學管理制度化,促進教學質量全面 |
廣東省中醫院2002年度管理成效二等獎 |
教學辦、學工辦、醫教部等 |
2002 |
獎狀 |
13 |
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
廣東省中醫院2003年度管理成效二等獎 |
教學辦 |
2003 |
獎狀 |
14 |
歧黃薪火,代代相傳---廣東省中醫院中青年專家第四批拜師全國名老中醫典禮暨中醫頌揭碑儀式 |
廣東省中醫院2004年度管理成效一等獎 |
教學辦 |
2004 |
獎狀 |
15 |
臨牀醫學院教學管理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改革與成效 |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
|
呂玉波、陳志強、盧傳堅、徐志偉、鄧鐵濤 |
2004 |
廣中醫教[2004]31號文 |
16 |
七年制中西醫結合系列教材的研究與建設 |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
羅雲堅、徐志偉、鄧鐵濤、陳志強、盧傳堅 |
2004 |
廣中醫教 [2004]31號文 |
17 |
中醫急診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實踐與改革 |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
黃培新、羅翌、周紅、嚴夏、華榮 |
2004 |
廣中醫教 [2004]31號文 |
18 |
臨牀醫學院教學管理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改革與成效 |
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呂玉波、陳志強、盧傳堅、徐志偉、鄧鐵濤 |
2005 |
廣中醫教[2005]43號文 |
19 |
七年制中西醫結合系列教材的研究與建設 |
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羅雲堅、徐志偉、鄧鐵濤、陳志強、盧傳堅 |
2005 |
廣中醫教[2005]43號文 |
20 |
《中醫內科學-中醫腦病》教學網站 |
廣州中醫藥大學優秀教育技術成果(網絡教學)二等獎 |
連新福 |
2005 |
廣中醫教[2006]9號文 |
21 |
《中醫婦科學》網絡課程製作 |
廣州中醫藥大學優秀教育技術成果(網絡教學)三等獎 |
陳頤 |
2005 |
廣中醫教[2006]9號文 |
22 |
21項護理操作技術VCD教學片 |
廣州中醫藥大學優秀教育技術成果(視聽教學)二等獎 |
張廣清 |
2005 |
廣中醫教[2006]9號文 |
23 |
臨牀CT掌中寶教學圖片 |
廣州中醫藥大學優秀教育技術成果(教學資源建設)三等獎 |
劉波 |
2005 |
廣中醫教[2006]9號文 |
24 |
器官移植 |
廣州中醫藥大學優秀教育技術成果(多媒體課件)三等獎 |
馬俊傑 |
2005 |
廣中醫教[2006]9號文 |
25 |
開拓性探索七年制中西醫結合辦學和管理模式取得顯著成效 |
廣東省中醫院2005年度管理成效一等獎 |
教學辦、學工辦 |
2005 |
獎狀 |
26 |
創新臨牀專業研究生培養管理模式,提高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 |
廣東省中醫院2005年度管理成效三等獎 |
教學辦 |
2005 |
獎狀 |
27 |
七年制中醫學專業(中西醫結合方向)臨牀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和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
教學辦 |
2006 |
獎狀 |
28 |
“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
校一等獎 |
呂玉波、文民剛、盧傳堅、舒彤、曾志嶸 |
2008.12 |
|
29 |
中醫護理操作技能培訓體系的建設與成效 |
校一等獎 |
張廣清、羅麗霞、葉鳳梅、雷麗芳、魏 琳 |
2008.12 |
|
30 |
創新管理機制,構建臨牀醫學院教學保障體系 |
校一等獎 |
盧傳堅、呂玉波、黃慧玲、翟理祥、黃秀雲 |
2008.12 |
|
31 |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能力-----“三段六步”教學法的研究 |
校二等獎 |
許尤佳、廖若莎、鄭燕霞、胡彬文、吳偉霞 |
2008.12 |
|
32 |
“急救思路引導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 |
校二等獎 |
羅翌、李俊、張忠德、丁邦晗、張宏業 |
2008.12 |
|
33 |
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課程教學法的改革與實踐 |
校二等獎 |
王小云、葉潤英、司徒儀、樑雪芳、劉銘山 |
2008.12 |
|
34 |
中醫類臨牀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優化 |
校二等獎 |
陳達燦、黃亮、丁邦晗、林良才、吳薇 |
2008.12 |
|
35 |
臨牀醫學院主講教師競聘制的實施與成效 |
校優秀獎 |
伍世強、孫娟、何 殷、李潔藏、林燕璇 |
2008.12 |
|
36 |
中醫院校醫學生“三基”訓練與考覈體系的建立與實踐 |
校優秀獎 |
陳志強、盧傳堅、何建強、陳麗仙、黃秀雲 |
2008.12 |
|
37 |
中醫院校《臨牀醫技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法改革 |
校優秀獎 |
劉波、江勳源、常 鋼、沈嬙、凌毅泰 |
2008.12 |
|
38 |
七年制中醫學專業(中西醫結合方向)臨牀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
呂玉波、盧傳堅、陳志強、陳達燦、伍世強、翟理祥、鄧鐵濤、王洪琦、舒彤、黃秀雲、黃培新、鄭永臻、司徒儀、劉金文 |
2009.02 |
|
39 |
"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
第六屆廣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
呂玉波、文民剛、盧傳堅、舒彤、曾志嶸 |
2010.2 |
廣東省教育廳20100051 |
40 |
創新“院院合一”模式,培養現代中醫臨牀人才 |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 |
盧傳堅、呂玉波、舒彤、吳薇、黃秀雲、陳志強、伍世強、鄭永臻 |
2013.3 |
廣中醫教〔2013〕7号 |
41 |
《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口齒科學》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與教學應用 |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
李雲英、彭桂原、廖月紅、夏紀嚴、陳文勇 |
2013.3 |
廣中醫教〔2013〕7号 |
42 |
中醫院校碩博連讀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
陳志強、黃亮、史亞飛、吳薇、舒彤 |
2013.3 |
廣中醫教〔2013〕7号 |
43 |
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運用Blog信息教育平臺促進醫學生臨證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 |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
王小云、葉潤英、鄧靄靜、吳薇、劉建 |
2013.3 |
廣中醫教〔2013〕7号 |
44 |
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的構建及成效 |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
張廣清、羅麗霞、林美珍、鄧麗麗、張小培 |
2013.3 |
廣中醫教〔2013〕7号 |
45 |
中醫臨牀課程實施“探究性學習”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 |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
羅翌、陳麗仙、許尤佳、王小云、陳延 |
2013.3 |
廣中醫教〔2013〕7号 |
廣州中醫大學網絡有限公司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ICP備20003529號 粵公網安備 44010402000415號
Copyright © 2011 廣東省中醫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anhu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違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建議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瀏覽器 您是第 位訪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