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5月27日 10:49 來源: 廣州日報 |
|
|
背景:1987年,陸廣莘作爲首批專家之一奉命赴坦桑尼亞幫助該國進行防治艾滋病。
首日會談中,坦桑尼亞的專家提問:“中國有艾滋麼?你們見過艾滋麼?你們做過中藥抗艾滋病病毒的實驗麼?”
陸廣莘:“我們還沒見過艾滋,不過,我相信艾滋病是可以戰勝的。”
陸老此言一出,全場專家譁然。這個老中醫膽子太大,沒見過艾滋也敢口吐狂言?而陸老的信心正是源於對中醫的自信:“當時,在肯尼亞有個紅燈區,這個區的婦女鮮有感染艾滋病的,這說明人體能夠產生對艾滋自身的抵禦能力,關鍵是要把這種能力調動起來。”
“帶病生存”的治療艾滋病的辦法,可能是老中醫手裏最早實施的。不僅如此,這個在那些發達國家的西醫專家眼中“高傲的中國人”陸廣莘,率衆在當地開了中醫門診。
縱觀陸老半個世紀的學醫生涯,少年時,棄機械改學中醫,青年時,會診疑難病症獨挑西醫衆高手,花甲時遠渡非洲救艾滋患者於水火,一輩子爲中華醫學鼓與呼……這位杏林奇人接受本報專訪時,回顧了他揹負了以西醫爲標準強行“校正”中醫的磨難、發揚中華醫學的曲折之路。
文/图记者程雪超 通讯员胡延滨、陈海
陸廣莘(右)在廣東省中醫院的弟子黃學陽到北京向他請教。
本期名醫 陸廣莘
广东徒弟 谭志健 黄学阳
人物檔案
陸廣莘是中國中醫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基礎理論研究所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曾主持“肝血風瘀”和“脾津痰溼”“七五”攻關課題,獲部級成果獎,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學術成就
陸廣莘教授強調中醫理論研究要堅持中醫的唯實論。
認爲中醫診斷和治療的基礎科學問題有:從粗守形到上守神的診斷觀和療效觀;發現和發展人的生生之氣自我健康能力和自我痊癒能力;識別利害毒藥;聚毒藥以供醫事;方技者皆生生之具;辨證論治的生生之道。
弟子眼中的大師
“發黑眉壽,仰之藹藹然諄諄然……”名老中醫陸廣莘的弟子對他的貼切描述體現了老人卓爾不羣的神韻。
與老人相處總會令人想起“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他在高一層次上對中醫學的俯瞰性明視,令後來的中醫學人們頓生自信,在無助中尋得依靠。(廣東省中醫院黃學陽主任)
大師足跡 機械學徒變爲治怪病專家
1927年1月,他出生在江蘇省松江縣。考取上海中學機械專業後,因參加反對汪精衛漢奸政權的鬥爭而險遭不測,後回鄉學醫。
陸廣莘先後師從上海陸淵雷、章次公、徐衡之等名醫。1952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取中央衛生部中醫藥研究人員,錄取後入北大醫學院,學習西醫五年。1955年冬,章次公先生來京任衛生部中醫顧問,每逢節假日陸廣莘便去拜訪侍診,當時他關於學術見解的卓越之處已初見鋒芒,受到來訪的葉聖陶先生的贊同。
中醫巧救青年劉詩昆
陸老從北醫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央人民醫院的中醫科,常作爲唯一一名中醫,與衆西醫會診疑難病,獨力解決西醫們抓耳腮的問題,特殊經歷爲陸老一生埋下了關鍵的伏筆。
1959年,北京宣武區一個化工廠失火,旁邊中央音樂學院的師生們前去救火,卻致使大批人員苯中毒,著名鋼琴家劉詩昆也在其中,當時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學生。送到中央人民醫院,這批病人當中在服用藥物後,卻都出現了奇怪的“癔病反應”。
在西醫束手無策的情況下,陸廣莘堅持只是受了驚嚇,採取舒肝解鬱的方法來治療後,病人的神志果然漸漸清明,這位初出茅廬的小夥子博得了衆人的注意。
以毒攻毒治愈“吹牛大王”
一位專門設計京劇戲裝的設計師,得了一種怪病,特點是非常誇大,喜歡講大話,“我是百萬富翁,某某是我老婆。”寫字也要將一個字寫得斗大。陸廣莘卻爲其注射傷寒疫苗,病人發了場燒後病就好了。“病人曾患過梅毒,病毒已侵蝕其腦神經,成了麻弊性癡呆。這便是中醫用一種病抗另外一種病。調動自身防禦機制,將病毒散發。”
他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天查房時,一位病孩肚子不知什麼原因疼得滿地滾,陸廣莘趕快讓家長去隔壁買五分錢的醋、花椒,煎水服下。沒過三分鐘,孩子好了。
淡泊寧靜 成就中醫基礎理論大家
精於臨牀,爲陸廣莘從工匠邁向大師奠定了基礎。從學醫首日起,人們對中醫的不理解,承認其治療有效卻對中醫理論的持續發難,使中醫一度陷入舉步維艱的窘迫困境。
“中醫能治病,卻不能回答人們爲什麼能治病,因而被認爲不科學,這讓我心裏非常痛苦。”陸廣莘開始投身於中醫藥的理論基礎建設。
1983年,他從北京醫學院來到中醫研究院中心實驗室。其間先後發表了“中醫研究和中西醫結合”、“陰陽自和穩態模型”等論文,先後獲衛生部和“七五”中標課題。
陸廣莘提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觀點:中醫特色的辨證論治非常重要;又進而闡明,中醫在中醫基礎理論上實際是關於人的心身相關自我調節的一門科學,而治病實際就是調節病人本身自我抗病反應的動力機制。
陸廣莘認爲,中醫非但是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治療重在提高免疫和屏障功能,猶如天花的治療,並不是消滅病毒的結果。中醫治療重在提高免疫和屏障功能,依靠人體自身的免疫反應和羣體人工免疫的結果。中醫以病人爲依靠對象,而並不僅僅將疾病作爲治療打擊對象。
老人倔強地認爲,要“結束中西醫對峙和歧視中醫的局面,結束中醫被西醫牽着鼻子走的局面!”
年近八旬手不釋卷
老人年近八旬,但仍舊每日出診,每天手不釋卷,老人反覆告訴記者,在初現端倪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東方的科學將成爲革命的靈魂,東方的科學方法將成爲革命的最有力的工具。中醫是一門相當超前的醫學。龐大的中國人口,我們在免疫方面完全採取西方模式是不行的。
陸老笑着說:“必須抓緊時間發展壯大這門科學,戰鬥未有窮期。”
廣州中醫大學網絡有限公司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ICP備20003529號 粵公網安備 44010402000415號
Copyright © 2011 廣東省中醫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anhu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違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建議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瀏覽器 您是第 位訪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