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
禤國維,教授,主
自画像
医生心里永远是病人
要做成功的中醫,必須熟讀中醫經典。雖然並不要求現在的年輕醫生刻意死記硬背,但是通讀、熟讀、精讀絕對是需要的。
我經常告誡學生“醫者必具仁道、仁義、仁人之心”,這其實也是我的自勉。醫生是高尚的職業,要做好一個醫生,首先就必須有高尚的醫德醫風,要有樂於奉獻的精神,其後纔是你的醫術如何。做醫生,心中裝着的永遠是病人。
爲了病人,爲了工作,我很少有精力去關照家庭,我的妻子承擔起所有家務。有的時候,我確實感到內疚,覺得自己爲家庭付出得太少太少;當然,我並不後悔,做醫生本應如此,難以兼顧是無可奈何的。
名医良药
疗效不俗的常用药
在長期醫療實踐中,禤教授總結出一系列常用藥對,在診療時屢試不爽。
麻黃與生牡蠣:此兩味藥常用於治療蕁麻疹等病。禤教授認爲:麻黃雖然溫散,但其疏風止癢效果很好,同時伍入生牡蠣,防其辛散太過。此二味藥一散一斂,相輔相成。據現代藥理研究,麻黃具有抗過敏作用,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可抑制嗜酸性細胞和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等炎症介質。牡蠣含鈣有抗敏止癢功效,二者合用,與現代藥理研究相合。
魚腥草與白鮮皮:前者清熱解毒,祛溼利尿;後者清熱解毒,祛溼止癢,兩者相輔相成。禤教授早年目睹農民患急性蕁麻疹用鮮魚腥草汁搽皮損、風團旋,隨即消散,並且從中受到啓發,常用魚腥草合白鮮皮治療由過敏引起的皮膚瘙癢或瘡瘍中期有感染傾向者。
徐長卿與牡丹皮:一祛風除溼,一活血涼血,合用則有較強的祛風活血止癢功效。禤教授常用此藥治療變態反應性疾病及神經性皮炎。
生黃芪與防風:生黃芪補氣走表,無汗能發,有汗能止,爲補劑中之風藥;防風祛風於肌腠之間,爲風中之潤劑。一補一散,固表而不留寇,散風而又扶正。
同時,禤教授認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草藥亦能療一方病,他常運用木棉花、布渣葉、崗梅根、石上柏、崩大碗、松針、徐長卿、入地金牛等嶺南及南方地方草藥進行診療。這些藥大多具有清熱解毒、除溼活血之功效,療效良好。
人生画卷
少年 选定中医方向
我出生于1937年,從小生活在廣州龍津東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那裏是廣州中醫聚居的地方。我的親人中雖沒有直接從事中醫藥工作的,但是樓上樓下、街坊鄰里中有很多中醫,我在這樣的環境里耳濡目染,還親見了不少中醫的大手筆,對中醫非常欽佩。
1951年-1957年,我一直在廣雅中學學習,畢業時就下定決心到大學學習中醫專業。1957年參加高考,那時候的大學錄取比例比現在低得多了,而我喜歡的廣州中醫學院在那一年更是破紀錄地只招65人。複習備考時,我不斷地鞭策自己:中醫是古老學科,倘若順利考入大學,就能用現代知識去解讀中醫、發現中醫,這樣的話一定會學有所用、有所作爲。同時,我也覺得自己的性格相對內向一點,做醫生應該比較適合。經過一番徹骨寒,我終於成爲廣州中醫學院1957級學生。“仗起死回生之能,有整人膏肓之力”成爲心中宏願,我在中醫藥學習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奮鬥 探究醫學堅定前行
在广州中医学院,我度过了难忘的六年时光。1963年,大學畢業的我被分配到湖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工作,當時我的家人對這個分配有牴觸情緒,我便安慰他們:我是國家培養的青年中醫,無論到哪裏,只要努力,都會有收穫。
我在湖南工作了13年,主要從事中醫外科皮膚科教學、科研、臨牀工作。其實,剛畢業時我覺得自己更適合內科工作,但是我想組織上既已安排,我應該服從大局。在工作期間,我一方面一絲不苟地幹好臨牀工作,一方面抓緊時間進行自學,精讀中醫經典、參閱西醫教材。因爲有了夯實的中醫理論和中西醫的比較研究,我發現用中醫診療皮膚病有很大優勢,於是就投入了相當一部分精力在這一方面進行更深發掘。我於1976年調回廣州,湖南的積累爲我今後的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成熟 努力开拓新领域
1976年,我調到廣東省中醫院擔
從臨牀實踐中認識到應用補腎法治療皮膚疑難病症,療效顯著,並撰寫《補腎治療疑難皮膚病》等文於《新中醫》等雜誌發表。在中醫外治法的研究與運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並研製開發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製劑。總結了《截根療法治療頑固性肛周瘙癢病》、《如意金黃散的臨牀應用》等論文,在省級以上醫學雜誌發表,部分文章還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參加大會交流並獲獎。我主編出版了十餘部專著及有關教學資料。近年來,我先後主持八項部、省級科研課題,已通過專家鑑定,並獲各級科技進步獎多項。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雖然前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離國家和羣衆對自己的要求還差很遠,我今後會繼續努力工作。
经典病例
治痤疮
症状:面部及胸背出丘疹、结节、囊肿已2年餘,曾於外院按“囊腫性痤瘡”基於美滿黴素、四環素、維甲酸等治療,皮損無好轉。
診療:診見面部、胸背部較多結節、囊腫及少許丘疹、膿包,並有黑、白頭粉刺和疤痕,皮膚油膩;伴口乾、胸悶、納呆,舌淡紅、苔白膩、脈滑。診斷爲結節囊腫性痤瘡。證屬相火妄動,痰淤熱互阻。治宜滋陰降火,解毒活血,化痰散結。
方用:女贞子
治硬皮病
症狀:面部、四肢皮膚髮硬繃緊,伴關節痛一年餘,手不能握拳,病情漸次加重。曾在其他醫院診斷爲硬皮病,用激素等治療後略有好轉,但因出現胃痛等而停藥。激素停後,病情有發展,遂
診療:診見面部、手指、前臂、上臂及小腿皮膚硬化萎縮,呈蠟黃色,皮紋消失,手指只能半屈曲,指關節輕度變形。面色白無華,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兩尺尤甚。辨證爲脾腎陽虛,治當溫腎健脾通脈。
方用:用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熟地黄
养生之道
颜如玉之秘诀——清水
禤教授認爲,“要想顏如玉,只用清水洗”,“皮膚一定要自然”是他的養膚、護膚之道,在他眼中,清水甚至是自來水就是最好的化妝品。皮膚特別髒時,可適當用些肥皂、洗面奶。他還提醒年輕女性,選擇化妝品時一定要慎重。
運動方面,禤教授認爲一定要適度,必須根據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選擇,即便是年輕人,運動強度也不是越大越好。禤教授建議早晨疾步走、晚飯後慢步走,這種健身方式比較可取。
速写
小细节处见大智慧
中醫要講感覺,但是光憑感覺絕對成不了名中醫;缺了細節的積累,缺了隱忍甚至是孤獨狀態中的學習,中醫大家永遠不會出現。
禤教授的大智慧,顯然與他的積累有關。“我們以前都要求自己努力把經典的東西背下來,這麼多年了,還是記得一些的!”他琅琅的背誦,讓記者記起了學生時代在元素週期表的發矇。
記者還注意到禤教授的一個手抄本,巴掌大小,單行紙,快成故紙了。小本子的一部分摘錄來自《溫病條辨》、《醫門法律》,不少文字佶屈聱牙,很工整地寫下來;另一部分則是現代醫學中營養元素的名稱、正常參考值、檢測結果,有些是手寫的,有些是複印後剪貼上去的。好一派蠅頭小字,形象直白地展示出一個當年還處在上升階段的中醫在中西醫結合方面所做的積累和嘗試。
小細節見證大智慧。醫術自不待言,醫德也如入化境。採訪的過程中,不時有熟人朋友請禤教授臨時增加一些門診,他總是耐心地簽上自己的名字表示同意。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或許正是這樣的狀態吧!
廣州中醫大學網絡有限公司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ICP備20003529號 粵公網安備 44010402000415號
Copyright © 2011 廣東省中醫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anhu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違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建議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瀏覽器 您是第 位訪問者